引言
川渝联网特高压交流工程,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其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将深入解析该工程如何成为连接清洁能源与负荷中心的“绿色桥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绿色低碳转型。
工程概况
1. 工程背景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不断推进,川渝两地用电需求高速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川渝联网特高压交流工程。
2. 工程建设
- 起点与终点:起于四川甘孜,止于重庆铜梁。
- 线路长度:新建1000千伏线路1316公里。
- 变电站:沿线新增4座1000千伏变电站,总容量达2400万千伏安。
- 总投资:286.31亿元。
工程意义
1. 提升区域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川渝联网特高压交流工程的投运,将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了1000千伏,大幅加强了区域电力供给保障能力。
2. 促进清洁能源利用
四川省作为我国清洁能源大省,拥有丰富的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川渝联网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后,川渝两地跨省输电能力可提升4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最大达350亿千瓦时,约等于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
3.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川渝联网特高压交流工程的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工程技术创新
1. 高海拔特高压技术
川渝联网特高压交流工程是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攻克了高海拔特高压关键技术,研制并应用了全套高海拔特高压交流设备。
2. 施工创新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如高空走线验收、无人机数字化验收等,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
总结
川渝联网特高压交流工程作为连接清洁能源与负荷中心的“绿色桥梁”,在提升区域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利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工程的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