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特高压交流项目,作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该项目的建成投运,不仅标志着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达到新高度,更为川渝地区的能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一、项目背景
1.1 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四川省能源资源丰富,以水电为主,但丰枯矛盾突出,且资源主要集中在川西地区。重庆市能源资源有限,以火电为主,常规水电资源开发殆尽,用电缺口日益增大。川渝电网原为一体,自重庆直辖后两省市电网分设,但互联仍较紧密。
1.2 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用电需求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四川、重庆最大用电负荷将分别达到约7500万千瓦和3100万千瓦,分别比2020年增长48%和38%。
二、项目意义
2.1 提升电力输送能力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后,将川渝断面输电能力从600万千瓦提升到1000万千瓦,进一步优化西南电网网架结构,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力区域互补。
2.2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能够将川西地区的清洁能源高效输送至环成都城市群的核心负荷区,显著提升电网承载极限,推动清洁能源消纳。
2.3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带动上下游产业投资规模庞大,创造新增长点,优化能源配置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三、项目实施
3.1 工程建设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包括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天府南—铜梁、阿坝—成都东三个部分,新建1000千伏线路1316公里,新建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铜梁4座100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2400万千伏安。
3.2 技术创新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攻克了高海拔特高压关键技术,为全球高海拔地区电力建设提供全新解决方案与宝贵经验。
四、未来展望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的投运,为西南地区电力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随着川渝地区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特高压输电技术将在更多地区得到应用,为我国能源安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