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将深入探讨特斯拉国产化率达到95%的背后,以及其全球供应链的奥秘。
一、特斯拉国产化率的背后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了95%。这一成就背后,是中国供应链的强大支持。
1. 产业链协同
特斯拉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代工关系,而是产业链的深度协同。例如,宁德时代的电池、拓普集团的底盘、三花智控的热管理系统等,共同构成了特斯拉的“复仇者联盟”。
2. 技术突破
中国供应商在碳化硅芯片、800V高压平台等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使得特斯拉的毛利率得到提升。例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比松下还高。
3. 成本优势
特斯拉上海工厂的Model Y成本比美国工厂低65%,这得益于中国供应链的效率和技术优势。
二、特斯拉的中国棋局
特斯拉与中国供应链的联姻,本质上是场互相成就的赌局。
1. 上海工厂的全球野心
特斯拉上海工厂不仅是一个生产工厂,更是全球创新中心。最新款4680电池在这里量产,自动驾驶芯片的研发也在这里进行。
2. 供应链的本地化
特斯拉积极搭建本地化供应链,将更多中国供应商引入全球采购体系。
3. 研发投入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旨在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
三、特斯拉的全球供应链
特斯拉的全球供应链涵盖了从资源、材料到回收的各个环节。
1. 资源-材料-回收的闭环
中国供应商在资源、材料、回收等方面形成了闭环,为特斯拉提供了强大的供应链支持。
2. 智能驾驶技术
特斯拉坚持视觉处理方案,采用视觉神经网络与高分辨率摄像头,模拟人眼对目标距离进行测算,搭载自研芯片以处理图形和数据,进行深度学习、模仿人脑思考并做出决策。
3. 零部件国产化
特斯拉部分零部件虽然暂时无法国产,但其技术路线具有示范性效果,未来或大规模普及。
四、结语
特斯拉国产化率达到95%,不仅是中国制造的崛起,更是全球供应链的共赢。特斯拉与中国的合作,为全球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