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珠穆朗玛峰,这座世界最高峰,不仅是中尼两国的界峰,更是两国友谊的象征。自1960年中尼建交以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共同谱写了一曲尼中友谊的千古佳话。
珠峰见证的友谊佳话
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尼泊尔王国首相柯伊拉腊时,提出了将珠穆朗玛峰命名为“中尼友谊峰”的提议。这一提议得到了尼泊尔政府的积极响应,并在1961年10月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边界条约》中得到了体现。自此,珠穆朗玛峰成为了中尼友谊的永恒象征。
边界条约与边界划定
1961年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边界条约》是中尼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该条约以公平合理、互谅互让的原则,划定了两国边界,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条约签订过程中,中尼两国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成功解决了边界问题,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领导人互访与双边关系提升
2019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尼泊尔领导人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推进互利共赢合作达成广泛共识。两国一致同意将双边关系提升为面向发展、面向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尼签署了30项合作协议,为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珠峰高程测量与合作
为了落实领导人共识,中尼外交、测绘等部门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通力协作,成功完成了珠峰高程测量。这是尼泊尔首次完成珠峰高程自主测量,也是中国首次全程采用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和航空重力仪进行珠峰高程测量。中尼两国技术团队以视频方式进行多轮技术会谈,联合处理数据,最终确定了珠峰的高程。这一合作成果不仅展示了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也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结语
尼中友谊源远流长,千年丝路见证了两国人民跨越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尼两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珠穆朗玛峰,这座中尼友谊的象征,将继续见证两国人民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