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个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国家,以其卓越的教育体系和创新精神闻名全球。尽管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仅约1000万,但它却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导者之一,孕育了众多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如Mobileye、Check Point和Waze。以色列的教育体系正是其成功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关注学术研究,还注重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以色列如何引领国际交流新潮流,破解教育壁垒。
一、科技与教育的深度结合
以色列的教育体系强调早期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鼓励他们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这种深度结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Tevel 2 项目
Tevel 2 项目是由以色列创新、科学和技术部与特拉维夫大学等机构合作发起,涉及全国多个地方政府,预算高达1050万新谢克尔(约280万美元)。项目的目标是让高中生亲手参与卫星的设计、建造、测试和发射,同时建立地面通信站,实时监测卫星数据并执行任务。
2. STEM教育的高度重视
以色列的教育体系特别强调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并将其融入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体系。许多学校设有高科技实验室,学生可以动手进行工程和编程实验。
二、培养思辨,挑战权威
以色列人从小就被培养了思辨能力,他们不轻信任何东西,而是要求证据和逻辑。这种培养方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敢于质疑的精神
犹太人敢于质疑的精神可能始于公元3世纪时的《塔木德》,里面记录了犹太祖先们对生活的所思所想。在以色列,教育被视为国家的未来和命脉。他们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
2.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
以色列人从小就被培养了思辨能力,他们不轻信任何东西,而是要求证据和逻辑。以色列人也喜欢提出问题,他们认为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
三、中外合作办学助力国际科创生态构建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加速重构的当下,国际科创合作既面临寒流,也涌动着开放创新的暖意。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助力国际科创生态构建:
1.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引进以色列优质科教资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其外方合作伙伴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世界顶尖的理工科学府。学校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这类兼具本土根基”与全球触角”的特殊办学主体,正通过人才、教育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成为助力国际科创生态构建的关键力量。
2. 长三角国创中心
长三角国创中心作为推动区域创新的核心平台,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国际化创新网络存在高度契合点。目前国创中心正在向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试验田迈进,希望能够利用双方优势,通过共建概念验证中心、以行本教育模式合作等,携手加速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以及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
四、展望未来
以色列在破解教育壁垒、引领国际交流新潮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以色列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