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特别注重乡风文明的建设,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以下是对广东省乡风文明建设经验的详细解读。
一、搭建多元平台,弘扬优良家风
广东省各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载体,开展家风故事分享会、最美家庭讲好家训”百场巡讲活动,让村民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家风家教知识,扩大家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 平台建设
-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成为家风建设的核心平台,定期举办各类活动。
- 新媒体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家风家教知识。
2. 活动开展
- 家风故事分享会:邀请村民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传承良好家风。
- 最美家庭评选:评选出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儿媳等,树立榜样。
二、树立模范典型,引领家风风尚
广东省通过层层推举,挖掘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儿媳等先进典型,并进行公开表彰,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1. 典型挖掘
- 最美家庭:孝老爱亲、勤劳致富、邻里互助等方面的优秀家庭。
- 最美婆婆、最美儿媳:在家庭中发挥积极作用,传承良好家风的人物。
2. 表彰宣传
- 公开表彰: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
- 事迹宣传:通过故事汇巡演、专题展览等形式,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
三、融合传统文化,深化家风创建
广东省将传统文化与优良家风相结合,通过亲子共读家训、非遗家风家训融合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生根发芽。
1. 亲子共读
- 家训学习:亲子共读《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经典家训。
- 传统文化传承:通过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等,传承传统文化。
2. 非遗家风家训融合
- 非遗传承:将非遗文化融入家风家训建设,如剪纸、书法等。
- 活动开展:组织开展非遗家风家训”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系列活动。
四、全面宣传动员,解决“谁来干”的问题
广东省通过建立党委统筹、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三级责任链,实现人居环境治理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群众一起干”的转变。
1. 组织架构
- 党委统筹:镇级层面由党政双组长统筹调度。
- 支部引领:村级层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 群众参与:通过干部包户、群众自治的机制,实现人居环境治理的转变。
2. 宣传动员
- 立体式宣传:依托线上微信群、线下院坝会等,开展立体式宣传。
- 群众会全覆盖:召开群众会,实现群众会全覆盖。
五、全面排查摸底,明晰“干什么”的重点
广东省通过干部包户、全面走访群众,分类摸清底数,建立拆除残垣断壁整治台账和改厕、改圈、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需求台账。
1. 走访摸底
- 干部包户:全面走访群众,户户见面。
- 分类摸底:分类摸清底数,建立整治台账。
2. 需求台账
- 改厕、改圈:建立改厕、改圈需求台账。
- 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建立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需求台账。
六、试点先行推进,落实“怎么干”的措施
广东省选择1-2个试点村,集中干部力量专班推进,在推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炼可推广的好方法。
1. 试点村选择
- 每个村选择1-2个试点:集中干部力量专班推进。
- 问题发现与解决:在推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方法提炼
- 总结提炼:总结提炼可推广的好方法。
七、积极行动效果到位,建立“怎么管”的机制
广东省以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治理垃圾和污水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建、管、养、用”长效机制。
1. 主攻方向
- 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村容村貌。
- 清理残垣断壁:改善村容村貌。
- 改厕改圈: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 治理垃圾和污水:改善村容村貌。
2. 长效机制
- 建、管、养、用:建立健全建、管、养、用”长效机制。
- 村民自治:将工作纳入村民自治重要内容。
八、结语
广东省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搭建多元平台、树立模范典型、融合传统文化、全面宣传动员、全面排查摸底、试点先行推进、积极行动效果到位、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广东省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